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名师前沿课程 >> 正文
“土木+力学”类专业前沿系列名师专题课程第六讲 —《创新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01日 来源: 浏览量:

        20231029日,专业前沿系列名师专题、研究生博力学术论坛之大师引领系列讲座-《创新与实践》在云塘校区工科二号楼举行,分别由来自不同国内6所高校专家讲授。报告由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陈伏彬教授主持,彭建新教授、张振浩教授、贺君教授及200余名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聆听了报告。


专题一:古建筑斗栱抗震性能及其自复位耗能加固方法研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薛建阳教授

薛教授首先从古建筑木结构的地位及斗栱的结构作用、斗栱残损现状和加固意义两方面阐述了研究意义,接着介绍了以沈阳故宫颐和殿平身科斗栱为原型的歪闪斗栱抗震性能试验及有限元研究,最后讲解了团队利用形状记忆合金(SMA)超弹性和自复位特性开展的新型自复位及耗能加固方法研究。


专题二:考虑节点组件刚度和顶板连接的高层模块化钢结构抗震性能

——天津大学 丁阳教授


      丁阳教授首先介绍了模块化钢结构的特点及其与传统建造方式的优势,接着讲解了模块间连接组件受力性能试验研究,通过建立考虑模块间连接组件刚度的节点力学模型和顶板连接楼盖平面内受力性能试验研究与力学模型,提出了高层模块化钢结构抗震性能评价方法和设计建议。


专题三: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瓶颈与思考

——太原理工大学 雷宏刚教授

雷宏刚教授首先从定义、类型、四大系统、六大特征和五本标准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装配式建筑的基本常识,指出目前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存在政策、认识、造价、技术和人才方面五大问题和相应对策。最后,以京城大厦等8个代表性示范工程讲解了太原理工大学装配式建筑的体系研发情况。


专题四:结构体系创新方法与实践

——东南大学 陆金钰教授

陆金钰教授的报告深入浅出,以我们身边的结构为例,阐述了现代结构体系的创新方法和实践。首先,指出了当前结构的创新需要将力学与美学交叉融合。接着,以“什么样的结构可以用于土木工程?”问题出发,介绍了动不定结构体系的概念和类型。此外,还逐一说明了几何体空间结构、逆向建模技术、逆吊成形技术、悬索结构、新型耗能机制和智能结构等创新实践内容。最后,寄语师生“扎实学习,快乐研究,交叉融合,大胆创新”。


专题五:结构智能化设计及其发展方向

——华南理工大学 王湛教授


      王湛教授指出当前结构设计存在智能化程度低、资源浪费严重和结构设计水平严重依赖于设计者的理论水平、设计经验与责任心,将优化理论与结构设计相结合是未来建筑结构设计的必然趋势。因此,提出了基于优化算法的结构智能化设计的实现方式,做到算得准、算得快和算得好三大要点。最后,从设计理论、标准和软件方面预测了建筑结构设计领域的发展趋势。

专题六:工程结构隔减震与振动控制新技术研究

——广州大学 谭平教授

谭平教授首先介绍了针对于村镇建筑的隔震砖技术,接着,着眼于建筑减隔震,讲解了自适应摩擦摆隔震技术和装配式耗能剪力墙技术。最后,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团队研发的双向轨道式变摩擦摆式调谐质量阻尼器。


本次专题报告内容丰富,现场学术气氛浓厚,不仅开阔了师生们的学术视野,更激发了大家争创一流的科研热情。


专家简介:

薛建阳,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获“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2019年),获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20年),获第五届陕西青年科技奖(2004年)、陕西省优秀博士后(2005年)、陕西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2009年)、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2008年)、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016年)、首届科技领域西安之星2018年)、广西首批八桂学者2011年)等。高性能组合结构与混合结构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2019年)和“古建筑保护与传承”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带头人(2021年)。曾主持和参与近20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12项,获国家专利授权78项,出版著作6部,参编国家规程或标准5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80余篇。

丁阳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钢结构、大跨度空间结构及其抗震抗爆的研究工作,主持了数十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重大工程科技攻关项目等,包括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重点项目和基金面上项目等。研究成果获“第十二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排名25),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排名2437)。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22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30余篇。

雷宏刚教授,博士生导师。山西省装配式建筑领域首席专家,山西省住建厅装配式建筑专家委员会主任,山西省土建学会装配式建筑专业委员会主任,太原理工大学二级教授、博士、博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山西省教学名师,山西省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山西省新兴产业领军人才。兼任中国钢协钢结构质量安全检测鉴定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山西省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等20余项学术兼职,《空间结构》等期刊的编委。长期从事装配式建筑以及钢结构与空间结构领域的产学研工作,共培养博士及硕士研究生260余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重大横向项目2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5部;主编和参编国家规范标准5部;荣获中国钢结构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省部级各类科技进步奖10项。

陆金钰,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教务处副处长。从事空间结构、钢结构与智能结构研究,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宝钢优秀教师奖、教育部国创计划最佳导师奖2次、省级教学成果特/一等奖5项、东南大学首届杰出教学奖,主持首批国家级一流课程、国家级虚拟教研室、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主持国省级教改7项、发表教改论文近10篇,主编省重点和住建部规划教材各1本。指导学生开展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项,成果获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优秀项目双十佳、全国土木专业本科生优秀创新成果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结构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钢结构创新竞赛特等奖在内的国省级竞赛奖30余项。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考核优秀)、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获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主持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国省级项目5项。参编多部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江苏省地方标准。在Engineering Structures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Computers & Structures、土木工程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SCI30余篇),主编著作1本。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6项。兼任全国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创新联盟土木类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电力教育协会土建专委会主任、中国钢结构协会空间结构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教育分会副会长、中国建筑学会BIM分会理事、江苏省高校教学管理研究会副秘书长、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等。

王湛,博士生导师,“广东特支计划”教学名师。长期从事钢结构与组合结构、结构优化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7项,发表SCIEICPCIISTP)收录论文16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参编《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2017)、《钢结构设计规程》(DJB 15-102-2014)等国家、省级及行业标准6部。曾获第六届广东省高校教学名师奖,第七届广东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二等奖,2015年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8年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20年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021年广东省钢结构科学技术奖励特等奖。

谭平,博士生导师,二级研究员,国家高层次人才称号获得者。现任广州大学土木学院院长兼工程抗震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国际减震学会(ASSISi)亚洲区协调人、中国地震学会隔震与减震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主要从事土木工程结构隔减震与振动控制的学术研究与工程实践。主持国家重点研发专项等国家级项目20多项,发表期刊文章300多篇,获批国际国内发明专利42项,主编参编国际国内标准10余部。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


(文/彭琦 /白皞 /陈伏彬)


2020© 37000vip威尼斯教务处版权所有
地址:37000vip威尼斯云塘校区一办公楼一楼
邮编:410004
电话:0731-85258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