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代码: 0832 学科级别: 一级
一、学科简介及研究方向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是以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可食性原料及其制品为对象,研究其在加工、制造、贮藏、包装、保鲜、流通、消费等方面所涉及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等特性,以及与人类健康相关的营养、安全等基础科学与工程技术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工学类一级学科。本学科以提高食品营养、品质、安全特性为目标,本学科博士生可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等单位的教学、科研、技术开发或技术管理工作。
37000vip威尼斯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肇始于1958年,2011年获批为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学科从2006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10年获“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21年获“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现有专职教师54人,其中博导12名,硕导39名,形成了一支由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领衔、湖南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国家级、省部级人才为骨干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拥有“稻谷及副产物深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共建)、“细胞化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水生资源食品加工”“预制菜”“湘味餐调智造与质量安全”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省部级平台6个,主办有CSCD、中文核心期刊《食品与机械》。
37000vip威尼斯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主要围绕食品科学、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和食品安全等4个研究方向开展原创性研究,其中:“食品科学”方向重点研究功能因子绿色提取、活性肽制备与功能因子构效关系及作用机制、蛋白质酶法与糖基化改性、传统酿造食品微生物种质资源等;“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方向主要开展以籼稻、大豆、杂粮等粮食作物中关键组分相互作用机制、品质控制和深加工应用、木本油料新资源开发及副产物综合利用研究;“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方向主要以湖南省大宗农产品、特色果蔬、淡水鱼为研究对象,开展冷鲜/速冻产品保藏原理及应用、传统休闲即食产品工业化及副产物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食品安全”方向主要瞄准食品危害因子检测及装备制造和食品风味成分分析等实际需求,开展化学/生物传感新方法研究,发展传感模式和探针构建理论,建立关键分析技术与仪器研制,4个方向相互依托、相辅相成、特色鲜明。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着力培养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坚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高尚的思想品德、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的创新精神,以发展现代农业和食品产业为宗旨,培养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承担科学研究、教学和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层次领军人才。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品德高尚,学风严谨,品行端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团结协作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事业努力奋斗的理想
2.掌握本学科内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熟练的实践技能;掌握学科发展动向及其前沿领域状况;能够利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理论和实验技术独立完成能代表学科前沿水平或具有创新价值的课题;具备国际视野及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创新素养与创新能力,在科学或专业技术领域做出创新性成果的高级人才;
3.博士学位论文须服务于区域重大战略,应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一定的社会意义,在本学科领域的某一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并在理论或工程方面做出创造性成果,显著推动或力争实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4.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外文版专业书籍、查阅外文版文献、用外文撰写论文、具备国际学术交流的基本能力;
5.研读学科经典与学科发展史,勤勉学习并践行科学家精神,培养独立高尚的科学道德、学术规范、职业伦理与科技伦理,具有能够承担本学科范围内各项专业工作的良好身心素质。
三、培养方式
1.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必要时可设置副导师,或组成指导小组。跨学科或交叉学科培养博士研究生时,应从相关学科中聘请副导师协助指导;
2.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工作为主,重点培养学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进行创造性研究工作的能力;并根据研究需要继续深入学习一些课程,在拓宽基础、加深专业、掌握学科发展前沿的基础上学会进行创造性研究工作的方法,形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学术作风;
3.博士研究生导师应根据学科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基础和特长,在入学后两周内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
4.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可在校内进行,也可在国内外进行校际间的联合培养。
四、学制与学分
1.申请—考核制、普通招考博士研究生的学制为4年,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学制为6年(硕士阶段按其就读学科专业硕士培养方案培养,博士阶段按本培养方案培养),各类博士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8年,其中休学创业的博士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10年(含休学创业期年限)。硕博连读研究生攻读博士阶段3年后才能申请转为硕士研究生继续培养。
2.第一学年内完成所有课程学习,学位论文研究、撰写及答辩的时间要求不少于2年。
3.最低学分要求如下。
注:1.选修课程中至少开设一门学科前沿课。
五、课程设置
注:跨学科报考的博士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补修本学科硕士骨干课程2门,补修课程不列入培养计划,不计学分,由导师和学院负责检查和审核。
六、必修环节及要求
1.教学实践(1学分)
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承担至少24学时课程的助教工作以完成教学实践培养环节。
2.科研实践(1学分)
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作为负责人申请省级课题一项,或作为参与者(排名前三)参与导师课题一项。
3.学术活动(2学分)
博士研究生就读期间应在本学科领域做学术报告2次以上(至少1次全国性或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自己撰写的论文);参加10次以上的学术活动。每次参加学术活动需撰写500字以上的总结报告,以简述学术报告内容并阐明自己对相关问题的学术观点或看法。由导师负责考核,考核通过后,交考核材料,计2学分。学术活动应当在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完成。
4.综合考核
综合考核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授权的考核委员会负责进行,重点考察博士研究生是否掌握坚实宽广的学科基础理论知识,是否具备进行创新性研究工作的能力。综合考核原则上在第4学期结束前完成,学院对考核情况、考核结论进行记录,未通过综合考核的博士研究生不能进入中期检查。
5.学位论文开题报告(2学分)
博士研究生修满最低学分,成绩合格,应及时进入学位论文开题阶段,学院组织考核小组,除涉密论文外,所有博士研究生应以学术报告的形式参加开题报告的公开评审。
博士研究生必须调研、查阅中外文献(至少100篇,外文不少于50%,近5年不少于50%),了解本研究方向国内外研究进展,确定研究内容,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包括选题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主要研究内容、拟采取的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预期成果、进度安排等,提交不少于5000字的书面报告。
开题报告应在第3学期结束前完成,由学院组织公开评审,开题报告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工作;开题报告未通过者,依据相关文件对研究生进行延迟开题和分类。
6.学位论文中期检查
学位论文工作进行到中期,学院组织考核小组,除涉密论文外,所有博士研究生应以学术报告的形式参加中期检查的公开评审。
博士研究生向考核小组作论文中期报告,着重汇报论文的工作进展、阶段性成果、下一阶段计划,并形成书面报告提交考核小组审议,考核小组对博士研究生的学术能力、论文工作进展情況以及工作态度和精力投入等进行全面考查,对报告提出中肯意见和建议;中期报告通过后应形成书面材料,经导师和与会专家审查后交研究生院备案。
中期检查应在第5学期结束前完成,中期检查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工作;中期检查未通过者,依据相关文件对研究生进行筛选和分流。
7.学位论文预答辩
博士研究生应在提交学位论文答辩申请前1-2月内,由本研究方向组织学位论文的预答辩。预答辩委员会对研究工作、学术成果等进行全面审核,对学位论文提出改进意见;预答辩专家组成员一般为5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专家不少于3人。预答辩通过后应形成书面材料(需详细记录专家提问问题),经导师和与会专家审查后交学院备案。
正式送审前,博士生需要根据专家在预答辩过程中提出的意见进行适当补充研究、逐条修改或说明,并形成书面材料,经导师审查后,提交学院进行备案。
七、学位论文
博士研究生完成规定学分和必修环节,成绩合格,完成开题报告、综合考核和中期检查,满足答辩资格,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院学位分委员会审核批准,可进行学位论文答辩。答辩流程和规定参照学校和学院的最新相关办法。
1.学术工作量与论文撰写规范
学位论文原则上采用汉语撰写,字数为5-8万字(参考文献至少100篇,外文不少于50%,近5年不少于50%);论文应立意鲜明、立论正确、数据可靠、图表规范、推理严谨、表述准确、层次分明、文字精练;格式应参照37000vip威尼斯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有关规定。
2.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要求
博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前,必须以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第二作者公开发表(含录用)第一单位署名为“37000vip威尼斯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的学术期刊论文,满足如下条件之一者,方可获得学位论文答辩资格:
①发表校定A2级及以上论文≥2篇;
②发表校定A3级及以上论文≥3篇;
③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学生为第一发明人,或导师为第一发明人、学生为第二发明
人)1件及以上,且发表学校认定A3及以上论文≥2篇。
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以正式发表的为准,在答辩资格申请时以录用通知书形式确认的学术论文不超过1篇,且在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会议召开前应正式发表。
3.申请学位论文提前答辩的要求
在学期间,对已经完成下列条件的研究生可申请提前半年或一年毕业:
(1)在读期间品行良好,无违法违纪受处分记录;成绩无重修记录;
(2)发表论文情况:
①发表校定A1及以上论文≥2篇;
②发表校定A2及以上论文≥3篇(要求校定A1论文至少1篇)。
4.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由导师提出建议,经学院分管负责人签字同意,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批准。答辩委员会应由 5-7 名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博士研究生导师、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其中校外专家不少于 2 名,博士研究生导师人数应不少于总人数的三分之二。答辩委员会主席应由校内博士研究生导师担任。学位申请人的导师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论文答辩委员会设答辩秘书(具有高级职称)1 人。